难怪莫迪一反常态着急访华,美印关系恶化不过是“导火索”,印度实则另有燃眉之急需要中国出手相助?
印度在外资引进方面可谓遭遇“滑铁卢”。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,德国数据统计公司(Statista)的报告,过去五年印度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总额仅为3.4亿美元,年均不到7000万美元。
【中国对印度投资暴跌】
更令人咋舌的是,在2025财年,印度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竟暴跌96%,只剩3.5亿美元,创下近二十年最低纪录。这对莫迪政府力推的“印度制造”战略来说,简直是当头一棒。没有持续的外部资金注入,本土制造恐怕真要成“无米之炊”。
事实上,自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摩擦后,印度就不断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对中企实施各种限制。从大规模封禁中国APP,到刻意收紧中国公民的签证审批,旅游签停发、商务签拖延,种种操作几乎把不欢迎写在了脸上。
更让企业心寒的是,印度还屡屡上演“养肥再杀”的戏码,常以“税务违规”等名义开出天价罚单,甚至直接冻结企业资金。华为、中兴都吃过亏,这也导致中资对印投资额从2020年的32亿美元,断崖式下滑到2024年的0.8亿美元。
【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被印度罚款50亿美元】
但别以为印度只“坑”中国企业。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被印度追缴50亿美元罚款,即便国际仲裁英企胜诉,印度也拒不执行。
美国亚马逊、沃尔玛都挨过重罚,连谈好195亿美元建芯片厂的富士康,也因印度迟迟不兑现补贴承诺,而最终撤出。
这一连串操作,让印度在国际上逐渐背上“外资火坑”的名声,企业们用脚投票、纷纷撤离,印度制造业顿时陷入僵局。
而在这场外资寒流中,印度的“中国依赖”却愈发明显。从供应链来看,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、响应最快的制造体系,印度在很多关键领域,比如电子元器件、精密材料等,根本绕不开中国。
【印度很多关键产业绕不开中国】
就拿手机行业来说,印度市场卖得火热的很多品牌,背后其实大量依赖从中国进口的零件和技术。中企不仅给印度消费者带来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,还拉动了本地配套产业、创造大量就业。
一旦中国投资与合作大幅缩水,印度很快会面临“零件断供、成本飙升、竞争力崩盘”的三重打击。
有意思的是,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,莫迪政府的态度正在悄悄转变。据俄媒透露,他们采访的多位印度经济与外交专家都认为,正是因为经济遭遇“三个任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”,莫迪才如此急切地寻求访华、推动高层对话。
尽管面子上不肯明说,但印度心里清楚:不管是资金、技术,还是供应链稳定性,中国都是它现阶段最需要的合作伙伴。
【印度外长称中印关系与美无关】
就连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也出面表态,称“中印加速关系正常化,与美国对印发动关税战无关”。而在专家看来,这话八成是真的。
其实早在特朗普上台前,莫迪就已要求各部门“加快与中方的接触”,努力扫除关系障碍。而近期美印关系紧张,只不过让这一进程变得更紧迫了。
中方高层此前访印时也明确表示,中印应当做彼此的“伙伴和机遇”,两个人口加起来超28亿的最大发展中国家,更应展现大国担当、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协作。莫迪在会后也对外释放积极信号,称“印中关系正不断发展”。
【莫迪政府迫切与中方达成合作】
不过,尽管西方智库数据显示,印度“真的有点扛不住了”,莫迪政府对华示好的积极性也前所未有,但不少观察人士仍对中印回暖持“谨慎”态度。
原因很简单:莫迪政策的根本目标,仍是“让印度自主成为世界大国”。这就意味着,哪怕急需中国资金与技术,印度大概率仍会设置各种限制条款、保护本土产业。
更何况,印度此前种种针对外资的短视行为,已严重伤害了中企的信心。如果印度真的想重获中国投资、挽救“印度制造”,就必须真正拿出诚意,改正过去的错误,构建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。
否则,失去中国这一关键合作伙伴,印度的制造梦恐怕只会越走越难。
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