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夏天,朝鲜碧潼郡的战俘营已经人满为患,收押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战俘,约有3900多人,床铺紧挨着,连过道都显得异常狭窄。为了缓解局势,上级决定抽调几名志愿军战士组成押送队,将部分美国战俘转移到其他地方,便于管理。
出发前,指挥部特别强调:“这次任务的路线是绝密的,只有队长知晓每天的行程,空军将为我们提供全天候护航,绝对安全。”战士们携带武器,战俘们手无寸铁,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任务。
然而,才出发到第三天,意外发生了。当天,负责护航的志愿军空军刚刚返航,天空突然传来轰鸣声,几架美军战机直扑而来,炸弹如雨点般砸向队伍。山坡上的爆炸声震耳欲聋,浓烟弥漫,战俘们趁机四散逃跑。志愿军战士们一边躲避爆炸,一边试图制止战俘逃逸。班长老王为了拉回一个战俘,腿部被弹片划伤,另外两名年轻战士则未能躲过轰炸,英勇牺牲。
队长急得满头是汗,蹲在被炸毁的帐篷旁,攥着地图苦思冥想:“为什么会暴露?”路线是临时决定的,连指挥所都没有提供具体坐标,美军怎么能够准确锁定目标?经过一夜的讨论,大家只能归结为“巧合”,于是决定改变路线,选择一条更隐蔽的小路。
展开剩余65%然而,第二天下午,美军战机再次找上门!这次轰炸更猛烈,队伍的粮食袋被炸破,面粉洒了一地。一名战士在保护战俘时被倒塌的树干砸中,伤势严重。连续两次精准的空袭让战士们都感到震惊,“难道美军有天眼?”
队长焦急万分,心想再这样下去,整个队伍的任务可能无法完成。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,一名黑人战俘悄悄走到队长身边。他名叫汤姆,平时话不多,总是默默待在队伍的后方。此时,汤姆满脸紧张,从怀里掏出一块不锈钢镜子,比划着告诉队长。翻译赶紧凑过来,将汤姆的话传给队长:“他说,有些战俘用镜子反射阳光,给天上的美军飞机指引方向。”
汤姆解释说,他以前在美军部队服役,了解过没有电台时,利用高反光物品对着太阳反射光线,可以让飞行员从空中看到地面的目标。队伍里有几个白人战俘,常常趁着志愿军不注意时,用镜子对着太阳反射光线,帮助美军确定位置。上次轰炸后,他还看到有人把镜子藏了起来。
队长立刻指示搜查所有战俘,重点寻找不锈钢镜子。结果令人震惊:一共找到13块不锈钢镜子,还有几块磨得闪亮的罐头铁皮。这些反光物品的存在,直接导致了两次空袭的发生。
没有了镜子的反射,队伍的行程顺利了许多。美军战机再也没有出现在天空中,志愿军成功将战俘送到指定地点。
任务结束后,队长主动向上级报告了“违反《日内瓦公约》收缴镜子”的事情,准备接受处分。然而,上级不仅没有惩罚他,反而表扬了他的果断决策:“灵活处置,确保了战士和战俘的安全,这是对任务的负责。”
后来,碧潼战俘营还给汤姆送了奖品——一块肥皂和一条毛巾,并为他调换了更舒适的住处。与此同时,战俘营根据这次事件,重新整顿了管理方式。到1952年11月,战俘营还举办了一场“战俘奥运会”,14个国家的战俘一起参加了跑步、打球等活动,成为朝鲜战场上少数几次温暖的场景之一。
这起“镜子风波”已经过去了70多年,但回想起来,依然充满意义。一个小小的镜子,不仅暴露了战争的残酷,也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智慧。志愿军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,不仅要坚持人道主义精神,还要应对敌人的各种阴谋,实在是十分不易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