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香港财政司:积极招商引资引才 创新经济动能)
智通财经APP获悉,8月10日,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布司长随笔称,本届香港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才,相关的工作正加速推进,这除了为香港带来投资和优质就业机会外,也蓬勃本地的创科生态圈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,并赋能城市管理,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。香港引进办至今共引进了84间从事前沿科技的重点企业,预计未来数年它们合共会为香港带来约500亿港元的投资,创造超过20,000个职位,并使用共168万平方尺的创科、工业和商业楼面。
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(创科局)、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(引进办)、投资推广署等部门,以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(港投公司)携手并肩、通力合作,全方位吸纳和支持不同领域、不同类型的企业来港,鼓励它们充分利用香港这个“内联外通”的国际平台拓展业务,壮大自身发展。
而港投公司作为特区政府的“耐心资本”,除了聚焦培育本地的初创和企业,也致力利用其国际和区域网络,发掘和投资内地和海外的优秀团队和优质企业,鼓励它们来港落户扎根。目前,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,而当中有超过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香港上市的申请。事实上,港投公司积极引导和杠杆市场资金“投小、投早、投硬科技、投长期”,其每1港元的投资,已带动超过5港元的市场长期资金跟投,这些资金包括来自主权基金、退休基金等耐心资本机构,以及企业创投公司和家族办公室等。
可以说,政府吸引企业的努力,正让香港的创科品牌内涵更丰富、生态更多元、力量更坚实,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贡献力量。
事实上,不论是香港创科局、引进办和港投公司,都积极促进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投”的深度对接和紧密合作,例如鼓励所引进的科企与本地大学合作,成立研究院和实验室。香港科技大学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冯诺依曼研究院,以及香港理工大学于上月成立、专注大豆研究的农业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便是很好的例子。而引进来的不同企业通过与上中下游伙伴在香港的合作,并成立创新中心、研发中心等,也积极展开与本地学府的协作,推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。
香港国际化的应用场景,吸引了不少海内外企业到来测试和应用其前沿技术,有助加速香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的发展。例如,有引进来的企业自去年底开始在港测试无人驾驶技术,其测试路线及车辆规模正不断扩展;有企业积极参与低空经济“监管沙盒”,测试其技术和营运模式。此外,也有企业推介其感知系统、数字孪生技术,以及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等,助力香港更智能化的城市管理。
香港有着联通世界的优势,香港本地和内地企业在借助这个平台“走出去”的同时,也是推动香港的专业服务和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服务全球。政府积极支持这个进程,例如港投公司便投资了香港和泰国企业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,让香港的电动车充电技术出海到当地;也支持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,提供更普惠包容的金融服务。
香港引进办不久将公布第五批共十多家的重点企业,意味着自引进办2022年底成立以来,所引进的企业数目将有约100家。新一批企业有不少来自海外,包括多家国际领先的医药企业。香港先进的医疗服务和科研体系、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在医疗科技及临床试验的协作,以至特区政府在努力建设的新药械“第一层审批”制度等,都让香港成为它们探索在内地以至亚洲市场发展的理想落脚点。
而除了人工智能大数据、生命健康科技、金融科技和新能源及先进制造等四大领域外,正如陈茂波在今年《财政预算案》中提出,引进办会引入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,相信可进一步推动本地创意文化产业发展,加速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建设。
吸引重点企业与吸引人才相辅相承、相互促进。更多元的产业发展,加上优质的就业机会、教育和生活环境,将支持香港政府把吸引到的人才留住并有好的发展,形成“产业+人才”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。特区政府会继续多管齐下,大力引进企业、资金和人才,加速推动香港经济升级转型。
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