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英国仅凭一艘战舰和一门大炮,就能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。然而,到了1997年,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“日不落帝国”,却在香港租约到期的那一天,毫不犹豫、干脆利落地将香港交还给中国,尽管这块土地每年为英国带来了巨额收益。
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,这一决定显得十分难以理解,尤其是一些军官和士兵,他们不禁疑惑:凭什么当初靠实力抢来的土地,今天就要归还?
更何况,英国刚刚在1982年战胜阿根廷,赢得了马尔维纳斯群岛(即英方所称福克兰群岛)的争夺,士气如日中天。既然能够胜利,为什么不敢与中国一较高下?
要理解香港为何必须归还,首先得搞清楚英国当初是如何占领这片土地的。
展开剩余84%1840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,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与先进的武器,成功击败了清政府。1842年,清政府被迫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割让香港岛。接着在1860年,《北京条约》又将九龙半岛的南部划给了英国。而在1898年,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又将包括新界在内的大面积土地“租借”给英国,租期为99年。
从1842年开始,香港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,“港九新界”三个地区的组合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殖民地。这一过程并非自愿,而是典型的强权政治下的产物。所谓的“99年租期”也只是英国对清政府强加的条件。
真正的难题出现在20世纪末,1997年,租期即将到期。问题是,香港不仅仅是“新界”,如果只归还“租借地”,香港将被割裂成三部分,根本无法正常运作。这意味着,英国要么全盘交还,要么就得与中国开战,永远占领整个香港。
然而,到了1997年,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清朝,而英国也不再是那个纵横全球的帝国。
1982年,英国与阿根廷因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战争,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,英国不仅保住了岛屿,还提升了撒切尔政府的威望,许多英国人也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帝国自豪感。正因为如此,许多人在1997年香港归还时并不甘心,认为既然能够战胜阿根廷,为什么不能再与中国对抗一回?
但事实上,连英国军方高层也清楚,香港与马岛截然不同,阿根廷与中国也不相同。
马岛距离英国一万多公里,阿根廷的海空军力量有限,英国可以远程调动部队,但香港离中国大陆近在咫尺,解放军只需调动一个集团军便能迅速出击。打仗最讲究后勤保障,而英国根本没有可用的补给线来支撑一场持久战。
更早之前,中国与英国曾有过交手。1949年的“紫石英号事件”,英国战舰在长江被中国解放军炮击,最终被迫升白旗投降;朝鲜战争中,英国的三支王牌部队被中国志愿军击溃,甚至有英国官兵被俘。那时的中国军队虽然装备落后,但依旧打得英国措手不及。到了90年代,中国已经成为核大国,装备现代化,军事力量大幅提升。
当初英国曾试图通过核威慑来逼迫中国让步,但早在1960年代,中国就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,随后还发展出了洲际导弹,具备了战略反击能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英国明白,尽管拥有核武器,但与中国对抗将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。
因此,香港的归还不是能否打得赢的问题,而是根本没有打的余地。
不少人可能会问,既然香港如此重要,英国为何不拼一把?即便不打,也可以设个条件,争取更多好处。实际上,英国的选择与其战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。
二战结束后,英国看似是胜利者,实则负债累累。为了打赢战争,英国从美国借了大量贷款,战后经济崩溃,基础设施严重破坏,勉强维持着殖民地的收入。就在这种情况下,香港成为了英国经济的“救命稻草”。香港不仅是中国对外的贸易窗口,每年大量商品通过香港流入,金融和服务业也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。再加上大量逃往香港的国民党高官和商人,进一步激活了香港的资本市场。
简单来说,香港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。然而,尽管香港每年为英国创造了巨额收益,英国却无法冒着战争的风险继续保有这片土地。
到了80年代末,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、经济实力、军事能力都大大提升,英国政府清楚,继续占领香港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外交孤立和军事风险。而且,联合国早已将反殖民列为基本原则,继续在香港实施殖民统治,也不再合适。
因此,英国政府做出了理智的决定——平静而体面地归还香港,为自己保住国际形象,也为未来的中英关系铺平道路。
尽管最终决定归还香港,许多英国军人依然不甘心,尤其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的几年,国内的军人、媒体时常提及“是不是归还得太过轻易”。
然而,2000年时,局面发生了转折。那一年,英国军方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,几位军官提出了“香港不该归还”的问题,会议气氛一度紧张。在这时,一位英国上将站起来,问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问题:“谁来面对解放军?”这句话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,没人再敢说话。从那以后,这个问题再也没有人提起过。
这个问题的震撼并不在于它多么高深,而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事实:如果想要保住香港,必须与解放军正面交锋。并且,这不仅仅是派几支部队去站岗的问题,而是要面对一支现代化、拥有核武器、在本土作战具有优势的强大军队。
英国上将的一句话,实际上揭开了英国军方的心结,也让他们意识到,香港归还并不是“过于轻易”,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。正是这种理智,让英国保住了最后的体面。
最终,英国的军官提出:“为什么要归还香港?”上将的回答是:“谁来面对解放军?”这个回答既是现实的答案,也是历史的答案。真正让英国低头的,从来不是道理,而是实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